公开我个人全部的投资、研究与写作的逻辑和方法论
注:本文内容较长,毫无保留总结我这一整年在投资、研究和写作上的全部经验,相信你看完后也许会有所帮助
其实之前已经在twitter上发过我的写作方法论和获取信源的渠道,这段时间跑了几个城市,密集的与机构、项目方、从业者、KOL等朋友交流分享后,这一整套思路更加清晰,有不少朋友经常会找我交流,与其一遍遍的聊,我认为用文字的方式将这些内容整理并公开出来是更有价值的
其实某种程度可以说这些内容是我在这个行业“吃饭的家伙”,毕竟我就是靠这些内容来做研究写作获取流量粉丝,以及投资一些确定性较高的标的获取收益,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内容对大家是有帮助的,并且我目前也不做流量变现,以及更重要的和我接触过的朋友应该清楚我是有区块链信仰的,公开透明共识共建的理念也让我愿意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
我也会在文章末尾非常俗的放一个打赏码,毕竟写作不易,目前支撑我写下去的就是倒逼自己学习,以及帮助我认识更多的人,所以也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有任何收入,如果你看完对你有所帮助,可以根据你的情况进行打赏,谢谢,当然要强调这些内容因人而异,大家不要生搬硬套,如果看完对你没有帮助也一笑了之即可
本文会分四部分:投资逻辑、信源渠道、研究写作逻辑、和我个人这一年在投研方面的成长历程
投资逻辑
这个应该是大家最想听到的“财富密码”,所以我放在最开头讲,首先千万不要相信这个行业会有什么财富密码之说,与其等密码还不如出门左拐刮刮乐,好多人直接私信我问买啥币,你想想我和你都没有利益关系,我敢瞎说那你敢买吗?所以不要打探财富密码,而是真正要得到获取财富密码的那根鱼竿
我个人是投赛道的,在不确定中通过推演寻找确定性的机会,并追求3倍收益,我这一次行情把以太坊质押LSD赛道的上中下游全部覆盖吃到了,我会以这一波操作为例,为大家分享我的投资逻辑,如果没有看过我之前讲POS质押的推特,请先补充一下背景知识
《聊聊以太坊2.0、POS质押和TVL59亿美金的Lido》
首先我一定要看到一个赛道的终局,看到终局的目的是知道现在距离终局有多少机会存在,其次看到终局是不够的,必须要找到到达终局这个过程中的里程碑,这样才可以知道终局距离你有多远,以及根据里程碑判断入场的时机,如果没有里程碑,那么如果终局太远你埋伏的太早,大量的资金就被套进去了,如果终局太近那没什么肉可以吃
我举一个这段时间和朋友交流的例子,共享充电宝,我们大家都知道电池的终局就是可控核聚变,当初很多人嘲讽投资共享充电宝的人是傻子,大家都清楚电池技术以后一定会被解决,那么充电宝就会成为时代昙花一现的产物,但是可控核聚变的终局离我们有太远太远,到达这个终局过程中的空白难道就没有红利吗?所以看终局,更要看到终局的距离和里程碑
LSD赛道的终局我们看的非常清楚,在16年V神发表的博客中给以太坊制定的规划中明确的写到POS势在必行,再加上POW的各种问题所以POS的终局我们是可以看到的,然后到达这个终局的过程有4个里程碑
1、16年V神的博客进行了战略规划
2、20年信标链上线正式进入战略落地阶段
3、21年的POW和POS merge巴黎升级为POS打下基础
4、22年上海升级完成提款能力为用户质押扫清障碍
我们来看这四个里程碑,第一个16年肯定不能入场,否则这8年怎么熬。
第二个20年也不是入场的好时候,那只是进入了测试阶段,还有一大堆工作没有做完
第三个21年merge其实已经可以开始入场了,但也不是最好的时候,大家应该印象很深刻那一天成为了crypto的狂欢,大家都在朋友圈刷屏见证历史,但是merge这件事情本质上对用户、矿工和质押者是没有什么变化可以感知到的
第四个22年上海升级可提款是一个信号极强的里程碑,因为它完成后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用户质押意愿,并且如此大量的资金进入也会激发下游的POS矿工,所以这是一个大家可以感受到变化的事情,一般在里程碑开始前半年就会进入到“炒作”的阶段,各个机构、社区和KOL就会预热起来,所以在21年的11月份是非常好的入场时机
有人说Jason你这不是马后炮嘛,这都过去了你再梳理里程碑,那里程碑还没发生的时候你咋知道呢?哎你还别说,还真知道,其实大部分的财富密码都白纸黑字的公开的写了出来,这就是区块链行业的特点,公开透明,我等会在第二部分信源渠道会重点展开
LSD就这样结束了吗?当然没有,看到终局,再找到里程碑,就要围绕这个赛道去寻找对应的标的
首当其冲的是Lido,我之前也写过这个项目大家清楚它在LSD赛道中的位置,所以资金肯定优先投它。
然后随着“炒作/科普”大量的人意识到后也会选择投资Lido,一下子带起来一波行情吸引了很多热钱进入,但是后面进入的人价格已经太高了没什么肉吃,可钱还拿在手里总得投出去,于是就会开始寻找围绕Lido的下游标的,这时候SSV出现了,这两个项目我当时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大家可以翻我之前的twitter或者文章进行回顾,SSV这种项目比较难懂,且离钱较远,所以肯定是在Lido之后才会被挖掘出来的,很多KOL也本着为粉丝谋福利的想法肯定也会去分享科普这类不为人知的项目
紧接着SSV又迎来了一波高潮,那LSD就这样结束了吗?还没有
一方面是美国SEC“禁止质押”的消息传出,当然这其实是假新闻,真实情况的解读我已经发在推特上了,但是奈何市场情绪压不住导致大家突然对中心化质押产生了恐慌,但是SSV又迟迟没有上主网,于是这时候需要找一个“充电宝”,rocketpool就这样出来了
其实rocketpool不论是技术原生性(我作为一个程序员我是觉得rocketpool高不成低不就)还是各项TVL等数据是之前一直不入大家眼的,但是它就是那个充电宝的角色哈哈,虽然技术上不是纯正的DVT但是至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所以价格又涨了一波
这样整个LSD的故事才讲完了,但是其实还没有完,上海升级还没有来,SSV也依然没有上主网,以太坊的质押率依然非常低,还存在着很多利好,当然大家还要不要继续投自己DYOR,不要问我看到多少,我从来不看到多少,任何币赚3倍就满足
这一轮其实还有两个大热点:OP和AI,我也会分享一下我看待的逻辑
首先OP也是确定性的机会,其实在此之前上海升级一直计划要包含两个重要的内容:提款和4844,但是这一次版本内容太大,且因为提款涉及利益面更广,所以后面就把4844拿出去了,放到了下一次的坎昆升级
4844的内容大家到时候可以看@wzxznl,他将会在近日发表一篇详细解读,总之4844可以大幅度的提升Layer2的性能,从而丰富Layer2生态,目前Layer发了原生币的也就OP,所以OP和LSD的市场红利其实是一对双胞胎,都是计划在上海升级生出来的,只是OP这次难产了放到下一胎再升,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次OP跟着Lido等一起涨起来了,但是4844推迟到坎昆升级,真正的利好还没有落地,我会在这个区间一个我认为舒服的价格进行买入,大家自己DYOR
最后是AI,我没有在AI板块配置资产,因为站到我浅显的视角中目前AI和区块链之间的关系我看不到,但是AI的涨依然是有它逻辑的。
首先要知道虽然我们经常说Web3和传统金融是两套完全不同的金融体系,但是实际上双方在价格上的关联度是非常强的,同涨同跌现象很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玩币的还天天盯着人家美联储鲍老爷子
这一次chatGPT让大家对AI的理解又达到了全新的位置,我之前对chatGPT也写过很多分享,大家可以翻阅之前内容查看
然后chatGPT本身是一个基建,围绕其上方开展的生态带起来了一波AI热,股市也是很明显的涨了一波,包括知乎这种都因为传出来要作为chatGPT的喂入物料拉盘了一波,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市场情绪
那么尽管AI和区块链没有关系,但可以把AI币就当个股票来炒,就当那些项目是纳斯达克上不去就上币安,我之前说过token是一个价值复合体,股票的金融属性只占其中一部分价值体现,但是即使token只有金融属性那就完全把它当做个股票也没关系,所以AI币也被炒起来了
不过我作为区块链信仰者,还是不愿意把个人的钱投到和区块链无关的token中,并且AI这一波来势汹汹我也不敢入,所以AI我是错过了,但是不后悔不可惜
至于后面的存储,我之前写的文章中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存储赛道的终局我能看到,但是中间过程的里程碑我看不清,所以存储我不如LSD那么有把握,我只是个人少量建仓,大家自己DYOR
最后我个人投资的预期就是3倍,如果卖飞了我就纯粹认为那是我认知和运气以外的钱,大家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阈值,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是舒服的,否则在这样一个波动性极强的行业里你会没法好好生活的
很多人会直接选择囤以太和比特,确实这种会更保险,并且因为以太曾经4000点的位置也依然会有3倍的预期,我个人因为现阶段的状态所以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倒不是我激进,在资金量小的情况下,应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比如同样以太涨3倍的时间,够投资其他3个币种涨3个3倍,这样我的资金周转效率就提高了3倍,当然一切还是在我上述的经过周密研究和推演找到确定性机会的情况下
信源渠道
我多次强调过,一定要看一手信息,尽量不要去消费二手信息,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噪非常大的行业中
很多人问我Jason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刷推特看新闻啊,为什么能够这么及时的捕获到这些重要信息呢?
我其实不通过刷推特看新闻来获取信息的,因为信噪太强大量的二手信息我根本无法进行处理,所以我会建立一套自己的信源渠道来获得一手信息,并自己进行加工,我个人主要专注在以太坊生态
我之前已经在推特上公开过了,这里我再发一下
1.https://weekinethereumnews.com以太坊新闻周刊,汇总每周以太坊发生的重要事件,每周一定要看一次
2.https://reddit.com/r/ethereum/以太坊社区论坛,没事就上去刷一刷,看看以太坊核心区的用户都在交流什么,这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高价值信息
3.https://reddit.com/r/ethdev/以太坊开发者论坛
4.https://ethereum-magicians.org EIP提案论坛,之前已经和大家聊过EIP的重要性了,也许里面某个帖子日后就可能改变行业
5.https://ethresear.ch 以太坊研究者社区,里面的内容普遍非常硬核
6.https://vitalik.ca V神的个人博客
7.https://blog.ethereum.org 以太坊基金会官方博客
以上就基本上是我获取一手信息的源头,我个人平时基本上不怎么看中文媒体,滞后性严重且都是被加工过的二手信息
然后还有每一期的以太坊开发者会议也可以参加,或者一定要看会议纪要,以太坊的官网也要认真的看,所有的规则如我之前写到的LSD内容其实全部都在里面,好多人都不知道上海升级后提款是线性的,以为要早到抛压,其实这个规则一直是写在官网里的
现在有不少分析师被称为“火鸡分析师”,无意冒犯,不过我个人确实不看也不信K线的各种走势的,感觉通过找规律来判断投资决策确实有火鸡的感觉,如果说区块链的世界中V神等开发者就是农场主的话,应该要做的是与农场主去对话,去看农场主的日记,看他打算什么时候杀火鸡,也就是我说的一定要看一手信息,以及白皮书、开发者社区、github等都要看
研究写作逻辑
我之前总结了一个四层投研模型,当然这个只针对于非常成体系的大课题研究,我有时写的某个具体项目分析就不需要这么重了
我们一定要做深度投研,这是一个成体系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以及深度投研可以让你连点成线,比如当我看了大量项目之后,再看到一个新项目,与这个项目相关的之前碎片的知识就会立刻下意识的冒出来从而快速的理解这个项目
什么是深度投研?“新公链aptos太牛逼啦,速度太快太安全啦!” “layerzero太牛逼啦,搞跨链的融了一大笔钱!” “cosmos太牛逼啦,模块化区块链是未来!” “账户抽象太牛逼啦,V神都亲自点了个赞” 区块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新名词,相信以上话术你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区块链是技术驱动的行业,也许你会说不对呀,我看到项目币价都是“炒”上去的,都在运营市场层面呀?没错,在交易层面是运营驱动的,但是在底层是新的技术创新从而传导到上层出现新的叙事,想想这一轮涨的币Lido、SSV、OP、AI哪些不是技术驱动的?
我个人看新项目的时候一般是5个步骤
1.上官网快速刷一遍,官网上的内容都是项目方最想让你知道的,get到项目方想让我知道什么
2.快速刷一遍各媒体平台已经产生的文章,吸纳别人的知识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初步结构
3.上twitter搜索该项目关键词,查看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项目的什么内容,了解市场声音
4.深度的研读项目白皮书与官网上的一切外链资料,这一步非常花时间,你要相信你能够看到的大部分研报其实都是机翻白皮书来的
5.辅以研读其开发者手册或其他内容。
经过这5步,由浅入深基本就可以吃透一个项目了。
深度投研就是为自己和别人去解释aptos、layerzero、cosmos、账户抽象...等等一切为什么牛逼,牛逼了后有什么好处的过程,是一个让你对行业有深度的思考、理解,将其拒绝嚼碎的过程,我将其总结为:看外面、看里面、看旁边、看前面 注意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顺序,只要包含了这四个方面即可
看外面:即直接了当的去回答这个项目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有什么优势,这个过程通过看白皮书和官网即可以解答,这一步属于通识型,需要进行的分析不多只需要看白皮书和官网即可以得出结论,但却是必须具备的,因为这是开门见山的去快速获知一个项目是什么的“知其然”的过程。
看里面:即回答怎么解决的,解决的原理是什么,解决的方式是什么,这个过程需要比较深度的去研读白皮书,以及查阅开发手册甚至代码等,就像是aptos快速和安全,这一步就是需要回答它为什么快和安全的原因,让别人理解其内在的机制原理,以及模块化区块链到底和单体链有什么不同等。
看旁边:即站到赛道视角去回答它相比于其他项目的区别是什么,所以对于某个项目的投研是不能仅钻到一个项目中的,需要横向去看该项目所属赛道的其他项目,理解这个赛道的玩家以及他们所处在的位置,并定位该项目在该赛道中的位置,就像是Gartner的魔力象限,会将某个赛道的全部玩家进行归纳。
看前面,这一步是着眼于整个行业的视角去分析项目,即回答对行业意味着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需要对于整个行业宏观分析,看到行业过去的瓶颈和问题去推演该项目在未来的机会,项目的机会分为赛道机会和行业机会(又称结构性机会),比如在我的视角里aptos属于赛道机会,账户抽象则是行业机会
以之前撰写的一篇ERC4907举例,首先定义4907的背景,定义解决的问题,让大家清楚了解4907的框架,其次对白皮书、代码等进行了分析,解读它具体是如何实现,然后横向对比其和传统benddao等借贷产品的优劣势,最后站到NFT发展演进的视角去分析当前NFT面临的问题,以及租赁为NFT可能带来的变化
这是一篇看外面、看里面、看旁边、看前面结构的内容。我个人看项目的时候一般是如下步骤:总结:一篇清晰的研报,需要让别人知道这个项目是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怎么解决的,相比于其他的项目有什么区别,对于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另外研报的可读性也很重要,不要太干涩,如果你看完一篇文章不知道在讲什么,且在你对自己理解能力有自信的前提下,要么是对方不想让你知道在讲什么,要么是对方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所以这也就是我写文章的宗旨,讲得深、读得懂、看得爽!
个人成长历程
我真正开始成体系的研究和写作输出就是在去年这个时候,我是17年开始接触区块链的,那时候是恰好在读研究生做扩容相关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篇论文,目前谷歌学术被引有130,当然那套方案和写的内容放在如今就已经非常落伍了,不过那一段经历在区块链技术上帮助我建立了成体系的思维,并喜欢上了研究写作的过程。
我去年至今大大小小写了快百篇文章,至今敢拍着胸脯没有接过广告恰过饭,如有证据欢迎来戳穿我,我不是清高也不是装B,原因有两个
1、我喜欢把一个事情研究明白再给别人讲明白的过程,很爽,精神满足,而且可以让自己理解的更透彻
2、这个过程对我是有很大收益的,只不过不是资金(但也因机缘巧合确实间接有过资金收入)
我之前也说过输出是一种非常有效找到与你同频的方式,见字如面,通过阅读对方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到他的能力、性格与逻辑,并与之建联,进行探讨交流,从而我可以收获到很多新的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很多非常好的朋友与合作伙伴,在我个人视角这些收益远大于广告费
所以我会完全公开我的信源和研究方法论这两个“吃饭的家伙”,没有什么好保留的,毕竟短期不靠这个吃饭,而且公开出去也会帮助到更多朋友。
我会复盘一下我这近一年输出的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实正好是从技术到市场的向上突破,也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研究代码。老粉应该看过我最早的文章其实是写教程,教大家如何开发智能合约
第二阶段:研究安全。后续因为行业发生大量安全事件,行业乱象严重,而我之前在某互联网公司做安全风控,所以结合技术特长为大家进行分析解读,并与社区成员开发了metashileld安全插件
第三阶段:研究协议。有一段时间大量的关注EIP,并写了很多关于有趣EIP的解读,重点关注NFT方向,我对于NFT的未来想象空间很看好。
第四阶段:研究项目。我看了包括lens、push等很多infra层的项目,我的爱好依然是技术驱动的创新,所以单纯研究技术略显无趣,开始去看与之相关联的项目
第五阶段:市场研究。在研究完以太坊升级路线后,我对于以太坊的未来与面临的确定性问题有了较清晰的预判,于是开始重点关注围绕这些问题的项目,开始研究了ssv、lido、rocketpool等,以及还看了treasure、dydx这些项目。通过底层技术分析和趋势觉得是有机会的,于是也给出了我的投资判断
有不少人说自己在做投研,但是投研投研,光研不投,那不是闹着玩呢哈哈,如果对自己的研究有信心是可以下手去获得具有相对确定性的机会的,另外做投资是一种非常好感知市场情绪与温度的方式,否则会飘在上面,就像烧水,你可以用眼睛看着沸腾但那时已经90度,也可以把手伸进去感受它变化的温度,其实我做“KOL”也是一种很好的去感知市场温度变化的方式,每天看看大家的留言和私信,在问我什么问题,我就大概清楚这段时间一线市场的风向了
通过技术市场趋势行业等体系研究做出的投资判断,是比较踏实的,也很节省时间和焦虑,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看盘,因为crypto24小时交易,那我还睡不睡觉了哈哈。
也有人说研究这么多还不如一个内幕消息,我不知道,也许是吧,但是对我来说收益是研究的副产品,顺带着的事,而不是主要目标,目标变了,动作就会走型,过程也会无趣
但是技术型研究我认为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很难切换生态,“根”扎的太深了,比如我对以太坊技术上很熟悉,所以看项目逻辑会得心应手,但是对其他链如aptos就不熟悉,很难顺手的分析上面的内容,而如果做上层应用和模型分析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所以我现在也在尽可能的突破这个束缚
最后其实我写这些内容也是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收益,虽然不多但是是对自我的肯定,如获得了mirror spotlight和 push RockstarsOfPush
所以写作的过程我会非常快乐,每天看着私信大家对我的认可,赚不赚钱另说,心里肯定还是美滋滋的哈哈,有这样的正反馈也是我继续持续研究输出,去帮助别人的原因,我也会无偿的帮助一些项目方去分享我对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就是多交朋友(当然如果时间真的占用我太多可能也会收取一定费用)
所以我希望能够在行业里有一个好名声好口碑,希望真如别人的评价可以因为我的存在对行业有一点正向作用。
最后希望这篇毫无保留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因为每个人(资金、背景、专业等)不同,所以本文无法适用于所有人,请各位各取所需,如有收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打赏,若无收获或有意见不一致的,欢迎交流探讨
另外这段时间密集输出有点累了,接下来想缓一缓,不会再像这样输出频率这么高了
研究写作不易,如有收获欢迎转发本文,请关注我的twitter:@jason_chen998了解更多一手信息,我和读者们互动也会在推特上进行,有需要也可添加微信 cj350306878,请备注姓名、公司和目的,谢谢。
未经授权,各媒体请勿私自转载,请尊重创作者,谢谢
往期文章: